来源:台海网股票杠杆平台排行
台海网9月10日讯(导报记者 梁静/文 受访者供图)9月10日,第41个教师节如约而至。
在厦门这片教育沃土上,无数教师坚守育人初心,以匠心浇灌桃李,用行动诠释师者担当。
他们的身影散落在教育的各个角落:或许站在田径运动的训练场上,或许守在职业教育的实训台旁,或许伏案于思政课堂的教案前,又或许穿梭在数字化教学的创新浪潮里——他们的岗位虽各有不同,学科也各有侧重,却都怀揣着滚烫的热爱,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春风化雨的付出,托举起学生的美好未来。
值此佳节,向每一位躬耕教坛、潜心育人的师者,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与温暖的祝福:愿时光温柔待你,愿桃李芬芳满径,亲爱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创新课堂主阵地“产赛教融合”育匠才 张小瑜
任职学校:集美工业学校
任教专业:分析检验技术教育
感言:“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扎根分析检验教学一线16年,张小瑜老师以“产教融合、赛教一体”为抓手,为助推厦门职教高地建设倾尽全力。
“职业教育要让学生凭技能出彩。”张小瑜坚持“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牵头构建“校级选拔、市级集训、省级提升、国家级冲刺”的阶梯式培养体系。2024年,在国内职业教育含金量最高的技能赛事——由教育部等单位主办的“世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总决赛争夺赛”中,她与团队教师一同带领学生“破局”新赛制:9月底,赛方通知赛事改革,新赛制要求自主决定实验项目,融入创意设计等,10月下旬即开赛,准备时间不足一个月。张小瑜借力校企合作基础,联动企业与学生研讨行业适配的实验方向,最终斩获食品检验赛项金奖,彰显厦门职教实力。
深知“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张小瑜和团队老师一同将企业真实检测项目、技能竞赛标准融入课堂,使理论转化为可操作、能应用的实战技能。凭借创新教学设计,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学能力大赛中摘金,并推广经验提升行业课堂效率。作为分析检验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负责人,张小瑜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牵头与厦门多家知名企业共建育人体系,创新推出“双导师、双场景、双评价”模式。在她的推动下,企业导师定期入校授课,他们带着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项目,为学生带教“食品快速检测”等核心技能。该项目成效显著,被厦门市评为“现代学徒制示范项目”。
担任工业分析教研组组长以来,张小瑜以“梯队培养”激活团队活力,与青年教师结对开展“磨课、评课、重构”闭环指导。在她的带领下,教研组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深耕化工类技能学考,助力学生连续6年蝉联福建省学考桂冠,团队获评“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同时,她围绕“产赛教融合”开展研究,主持完成、立项多项省市级课题,输出职业教育实践经验。
十六载耕耘,张小瑜仍将继续前行,为培养更多“懂技术、精操作、能创新”的分析检验人才不懈奋斗。
守育人初心赋能思政教育“讲深讲透讲实” 廖玉立
任教学校: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任职岗位:湖里区中学思政教研员教育
感言:“以爱育人,理直气壮讲好新时代思政课!”
2023年调任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前,廖玉立老师曾担任班主任、教研室副主任等职。成为湖里区中学思政教研员后,她的“教育战场”从班级管理、学校教研扩展到整个区域的思政学科建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让课堂活起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实。”秉持这一理念,她深耕思政教学研究。2021年,她结合重大时事热点打造的《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这一课,巧妙将教材逻辑转化为教学逻辑,让学生深刻感知“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该课不仅获评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更成为多地思政课示范案例。
这样的精品课在她的教学生涯中还有很多:《生命的思考》活动案例入围2023年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名单;《敬畏生命》获评福建省思政学科优质课现场教学一等奖;《以礼待人》入选福建省首届中小学百堂思想政治示范课……每堂课的背后,都是廖玉立对教学细节的极致追求。同时,她积极发挥辐射作用,截至目前,已开展省市级公开课、讲座各二十余场;作为市区级党史理论宣讲员,进校园宣讲十余场,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被中共湖里区委宣传部授予“三星宣讲员”荣誉称号。
在科研领域,廖玉立同样成果丰硕。例如,她主持的市级重点课题《美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研究》,将美育全方位融入思政课堂,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与创造中,成长为兼具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少年。作为区教研员,她以区域教研为抓手,通过区域教研活动宣传和课改理念落地示范,深化湖里区思政教师课改教学理念,提升思政课堂育人实效,推动湖里区思政教育整体发展。近两年来,她以教育共生体的发展理念,指导区内思政教师在各级赛事中屡获佳绩。“看到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湖里区思政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所有付出都值得。”
从教13年来,廖玉立对“立德树人”初心的坚守,成为她扎根思政课堂、引领区域教研、助力师生成长的生动写照。
匠心育苗用体育滋养灵魂引领成长 潘福添
任职学校:集美中学
任教学科:初中体育教育
感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深耕体育教育二十八载,潘福添老师用热爱与坚守,伴孩子们收获成长蜕变,带领学校体育项目全面开花,更让集美中学的体育精神在省级赛场绽放光芒。“是花,就光彩夺目芳香四溢;是草,就清脆碧绿美化大地;是树,就茁壮成长为国之栋梁。”这是他的教育理念,更是28年教学路上的行动指南。作为集美中学初中部体育教研组长,他既以严谨求实的态度上好每节体育课,又将“因材施教、实干出真知”的理念融入团队建设,带领体育组成为凝聚力与战斗力兼具的团队。
集美中学初中部没有体育特长生,潘福添便通过课堂测试、日常观察等一点点发掘可塑之才,发现好苗子。他曾等在教室门口“堵人”,很快为田径队建起完整梯队。2015年,也就是他到集美中学任教的第二年,学校初中田径队就拿下2015—2016年度厦门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全市团体总分第一,2023—2024年度获福建省田径冠军赛暨中学生联赛团体总分一等奖第三名,今年(2024—2025)更获得福建省田径冠军赛暨中学生联赛团体总分一等奖第二名。在足球领域,他同样倾注心血,陪着队员在烈日下反复打磨战术,最终和足球队教练员一起带领校足球队在U17比赛中斩获第一名。
潘福添既有“伯乐”的慧眼,更有“匠人”的耐心。为留住一名“潜力股”,他“苦守”两年,常与家长沟通,最终用诚意打动对方。如今,这名学生已成长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在今年福建省田径冠军赛暨中学生联赛初中女子100米跑出12秒28的佳绩,获第一名。
他相信“体育不仅是练身体,更是育灵魂”,强调“孝道”,教学生感恩,从不放弃“问题学生”,引导他们通过体育找到自身闪光点。在团队建设中,潘福添乐于将机会、成绩让给年轻人,在他的带领下,体育组捷报频传:健美操获市赛一等奖,羽毛球今年拿下市赛女双、混双冠军……
如今,52岁的潘福添依然对体育教育满怀热忱。学生们亲切地叫他“老潘”,每逢毕业生回校看他,他都很感动:“当老师的幸福感就这么简单,看到学生成长、记得你,就满足了。”
用润物无声的滋养以德为本铸魂育人 林艳菊
任职学校:海沧区育才小学
任教学科:小学语文
教育感言:“以爱润心,让孩子有仰望星空的诗意,也有脚踏实地的能力。”
深耕小学语文教学一线十三载,林艳菊老师始终以“守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英才、为国铸栋梁”为信念,于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不久前,她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在福建省第六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中斩获小学组特等奖,用实力诠释了新时代小学教师的育人担当。
语文课堂上,林艳菊总能以独特的方式带领学生穿透文字表层,探寻背后的鲜活故事与深层意涵。她坚信,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奠基石”,更是滋养心灵、塑造品格的“精神沃土”。因此,她坚持在班级开展每日阅读活动,自身也带头沉浸书海,常在语文课拓展时间,用好书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在她的引导下,班级里形成“人人爱读书、课间常交流”的氛围。孩子们在与经典文本的对话中,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这些阅读体验为孩子们的多元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语文养分。
凭借对语文教育的满腔热爱与不懈钻研,她收获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赖与同事的赞誉,成为孩子们口中“能把语文课讲‘活’”的林老师。
作为班主任,她始终把“德育”融入日常教学,用润物无声的滋养,以德为本铸魂育人。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认为教室里最美好的风景是孩子们快乐自信的笑容,最温暖的陪伴是与孩子们共度的每一个晨昏。她常以多重身份融入孩子:有时传道授业解惑,有时倾听排解生活烦恼。她所带的班级班风班貌积极向上,课堂发言踊跃,团队互助,常年获评“文明班级”,是年段公认的标杆班级。
担任学校教科负责人后,她努力为老师搭建成长平台。针对教师教学难题与科研需求,她主动对接解决,希望通过教育科研,帮助老师从“凭经验上课”转向“用研究的眼光看教学,以科学的方法优化课堂”,为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埋下“成长的种子”。
十三年来,林艳菊步履不停:在语文课堂,她是点亮学生文学梦想的启蒙者;在班级,她是用言行传递温暖的德育引路人;在教科研岗位,她是助力同事成长的“同行者”。
以信息科技赋能教育做校园数字化建设“领航者” 柯俊豪
任职学校: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
任教学科:信息科技教育教育感言:“选择了格物致知的垂范之路,就要保持终身学习态度。”
作为学校中小学信息科技教研组组长、信息中心负责人,柯俊豪老师不仅在教学教研中屡创佳绩,更以“先行者”“传道人”之姿,推动学校乃至全市教育数字化转型。
从2018年的第十六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题大赛特等奖,到2023年厦门市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从多篇文章发表收录发表于CN学术刊物、参与编写教材,到作为核心成员撰写教学案例入选省教育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柯俊豪的专业成长轨迹,与厦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频共振。
早在2017年,柯俊豪便深度参与学校信息化发展课题。彼时,他作为“先锋队”先赴校外学习先进经验,回校后牵头“二次培训”,将所学转化为贴合校情的培训内容,并牵头组织校级信息化教学比赛,以赛促练搭建教师交流提升平台。依托这些成果,2020年,学校成功获评“厦门市首届智慧校园(两星)”。
今年,学校成立“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团队,作为团队核心成员,柯俊豪将重心转向AI与教学融合创新。他为语文老师提供AI融合的思路和方向,在团队实践后牵头“归纳总结”——梳理案例操作流程,提炼可复制经验,最终形成《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模式的建构》。这份凝聚团队智慧的成果,成功入选福建省教育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为更多学校提供了参考样本。
“指导、参谋、归纳、总结,都需要大量的思考和时间。”柯俊豪站在学校教育数字化建设的前沿,以专业破解难题,用奉献引领团队。未来,他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教育”,助力学校在新一轮的教育数字化变革中紧跟时代浪潮。
以宇航精神育“星辰” 让德育“有理有趣”浸润童心 张琳琅
任教学校:集美区实验小学
任职岗位:小学班主任
教育感言:“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辰,用心引导定都能绽放耀眼光芒。”
在集美区实验小学,有个充满探索热情的集体——“宇航班”,这是张琳琅老师所带的班级。这位出生于1999年的年轻教师,以“宇航精神伴我行,探索求知赤子梦”为理念,带领50名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班主任的职责担当。“宇航班”的诞生,源于张琳琅对小学阶段学生成长需求的洞察。她认为,宇航精神中勇敢探索、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品质,能为孩子们的梦想萌芽注入养分,因此精心打造“宇航班”班级品牌。通过特色教室布置、专属品牌设计与系列主题活动,她将“宇航”理念融入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像“小宇航员”般奋勇争先。三年间,“宇航班”先后斩获“班班足球赛一等奖”“班容班貌一等奖”,张琳琅老师也凭借优秀带班经验,夺得厦门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练兵现场竞赛小学组一等奖。
作为班主任,张琳琅将德育视为教育的灵魂,以问题导向设计系列化班会课,让德育“有理有趣”。面对班级32%学生沉迷一款潮玩竞技游戏的问题,她设计“和游戏说拜拜”主题班会,通过情景剧《虚拟世界的迷失》、“时间管理大师”挑战赛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制定健康作息表。活动后,班级游戏成瘾率降至8%,显著的教育效果赢得家长广泛认可,她的教育案例也因此荣获集美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一等奖。
身为语文教师,张琳琅将阅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三年间组织“宇航班”开展读书会20期。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兴趣,每月确定阅读主题、精选优质书籍,带领学生精读16本经典著作。读书会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班级书香四溢。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辰。”张琳琅坚定地相信,只要她用心引导,“每颗星辰”定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 股票杠杆平台排行
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