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著名民族工商实业家荣德生先生诞辰150周年。100多年前,荣德生与其兄长荣宗敬创办的荣氏企业申新和福新两大集团名震沪上,有面粉大王和纺织大王美誉,为人所熟知,但人们对于荣德生在中国近代旅游中的作为知之不多。
1912年,荣德生在无锡西郊东山置地近百亩,开始建造无锡梅园,于1916年正式开园,并带动了锡商开发建造太湖园林,由此推动无锡成为中国近代旅游史上最早进行旅游产业开发的城市。清末民初,锡商是名播上海的著名商帮,但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人们也并未认知他们是中国近代旅游最早的开拓者群体。
上海是中国近代旅游的重要发源地。旅游自古有之,2000多年前的周穆王就是一位旅行家,有一部《穆天子传》专门记载他的遨游。400多年前的徐霞客更是一位大旅行家,他的《徐霞客游记》是旅游和地理的传世之作,他的出游日子被定为当代中国旅游日。但古代旅游和近代旅游有着明显的区别。古人旅游主要是宦游、商游和文人游,大都是个人旅游方式。近代旅游则是普及化的大众旅游,并且与产业发展相系。上海自开埠通商以后,向世界打开门户,并迅速成为崛起的东方大都市,近代旅游业就蓬勃兴起:19世纪60年代,进入上海的外商开始在租界建造公园。1906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的旅行社开到上海。1923年,中国银行的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托马斯·库克被称为“近代旅游业之父”,陈光甫被誉为中国近代旅游业创始人。
近代无锡与上海的经济和文化关系非常紧密。1860年之后,无锡人大批进入上海,先是跟着李鸿章入驻的一些军人和文人,然后是更多的民众,他们在给上海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从上海汲取新的思潮和力量,读书学习,学艺谋生,创业发展,转而影响到几百里外的无锡,兴办工商,创新企业,而开发旅游经济亦是其中一项。
在荣德生建造梅园之前,在上海经营大获成功的无锡人张叔和,于1882年购得英人花园60多亩开建张园,1885年向民众开放,至1910年张园成为集花园、茶馆、饭店、书场、剧院、会堂、照相馆、展览馆、体育馆、游乐园等多种功能的公共场所,清末民初上海的政治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张叔和没有把张园建成一个私家园林,而是完全向公众开放,不断扩充经营内容,打造一个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的消费综合体。张叔和与荣氏兄弟关系密切,20世纪初曾一起参与创办无锡振新纱厂,后又帮助荣氏创办上海申新一厂,他的旅游商业思想无疑给了荣德生以深刻影响。
梅园内建有荣氏兄弟别墅,但它并非别墅庄园,从它的建设进程可以看出,荣德生首先是把梅园作为公园建设的。1912年他购得东山地块,计划建园,他在1912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说:“决定在东山购地植梅,为梅园起点。明年二月,先种一千三百棵于中段天心台一带。”第二年又购地一百五十亩,计划“数年种梅三千株,其他花木,四时不谢”。第三年建造了香雪海屋三间,梅园建设初具格局。再二年陆续建成诵豳堂、揖蠡亭、荷轩、天心台等,东山部分园林主体完成。1915年梅园已经接待游客,至1916年,已是“驳路四通,游人不绝,开西乡之新游处”。1919年才在诵豳堂东侧建成乐农别墅,1923年又在浒山建造了宗敬别墅。稍后,又建造了“太湖饭店”,开通开原路,配置公交车。他在《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梅园布置益备,四时游人不绝,马路四通,全乡生色。”梅园作为旅游公园的大获成功,显然使荣德生很高兴。
在开建梅园的当年10月,荣德生写了《无锡之将来》一文,创造性地对太湖风景游览区建设做了规划,他说:“余初尝发愿建太湖风景区,拟在湖边山水之间,建无量殿、水属池、博物馆、大会堂,屋顶均盖各色琉璃瓦,点缀环湖景色,筑路植树,并将其他园林联络一气,借以吸引游客,为地方增加财富。”面对时代的更新转型,荣德生立足当下、畅想未来,表达了他发展旅游经济的宏大构想和创意。
无锡工商实业家们响应了荣德生的计划。以荣氏梅园为开端,无锡出现了一个造园热潮,据《无锡园林志》(2013版)统计,建造了20多个园林、山庄,其中不少向社会开放。锡商还发扬公益精神,在无锡修路建桥,一些企业购买汽车、游船、小火车,安排客商游览太湖名胜古迹,例如业勤、永泰、申新、庆丰等几家纺织厂和缫丝厂为了招待外地客商,先后购置了一些游艇,随着梅园、锦园、蠡园、鼋头渚等风景区陆续开放,这些游艇还承担起太湖旅游业务。许多开放的园林都设置了住宿和餐饮设施,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
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所谓“明代园林看苏州,清代园林看扬州,民国园林看无锡”,说的就是锡商群体开发建设近代旅游园林的精彩成果。当时受上海辐射影响的众多近代旅游起点城市,如沪杭和沪宁两条铁路所辐射的苏州、杭州、镇江、扬州、南京等,依托的主要都是传统的旅游景点,唯有无锡是大规模开发建设最新旅游景点和提供现代旅游服务的城市。陈光甫的中国旅行社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推出了旅游指南手册,但无锡在1919年就推出了《无锡指南》,这是一本专业的旅游服务手册。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郭沫若等都曾在散文和游记中留下记录。
在历史的进程中,文化必定是有其阶段性和时代性特征的,正是这种阶段性和时代性,记录着文化的演进历程及其过程中的传承、保守、返回和创新。园林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融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作品,在它多种物质构成的形态中,包含着园林主人受时代影响的文化理念、审美理想、学识、修养、气质、品格以及精神取向和追求。荣氏兄弟和锡商们建造的梅园、鼋头渚、蠡园等近代园林等,并非传统园林的翻版和模仿中国配资官网,而是融合江南园林传统风格,吸收西方建筑特色,既表现出鲜明的传统审美文化,更表现出强烈的近代工商文化和美学追求,是长三角近代旅游发展的重要见证。
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